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作为最近总书记座谈会上发言的最年轻经济学者,陆铭的观点引起关注。

陆铭写过《大国大城》,所以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他这次发言的重点还是讲大都市圈发展,他的确是讲了这个内容,但实际上他讲的远比这个丰富,也更深刻。他强调了要让外来工子女在城市享受义务教育,这是问题的关键——外来工现在是统计意义上的城市人口,但在经济学意义上还差得很远,只有外来工的消费上去了,城市的集聚效应才能充分发挥(在陆铭看来,这种集聚效应最重要的一点是加大服务消费,从而促使产业升级)。陆铭在发言中甚至还提到“中国更好地参与和引领全球化的进程”,这是更高层次的问题了。
 

大都市和小城镇之争一直是中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主要争论,相应的政策导向也经历过几次调整。

这两天读张冠生先生写的《探寻一个好社会》,这可以说是一本费孝通先生的学术小传。费先生一生致力中国小城镇的研究,但实际上他在写美国的情况时,非常清晰地指出大都市和小城镇在美国具有同等的地位,对于大多数美国人来说,小城镇的生活才是他们一辈子的日常。

其实大都市和小城镇原本就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自然结果而不应是政策目标,问题的关键在于让市场发挥作用,在市场经济规律之下,大都市和小城镇会自然而然地各自得到良好的发展。政府的规划对于维持和调节城市化进程是不可或缺的,但政府规划不能成为某种目的的工具,更不能出现这样的怪事:在昨天的规划条件下建的房子是合法的,今天规划变了,房子就成了不合法的建筑,就要被拆除。

费先生写《乡土中国》,用的词是earthbound,接近country,却绝不仅是countryside,他更强调的应该是local,“接地气”,这里暗含的是顺应自然规律的发展。只要能做到这一点,大都市也好,小城镇也好,都能成就美好社会。

话题:



0

推荐

廖俊平

廖俊平

1篇文章 3年前更新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广东省政协十一届、十二届委员,中国房地产估价师与房地产经纪人学会副会长,中国高等院校房地产学者联谊会创会副会长,广州市房地产中介协会第一、二、三届会长(2010-),世界华人不动产学会创会理事。

文章
  • 个人分类
全部文章 1篇
  • 文章归档
2020年 1篇